樂視手機怎麼都下架了
近期,不少網友發現樂視手機在各大電商平台和官方渠道紛紛下架,引發廣泛討論。作為曾經國產手機的“攪局者”,樂視手機的突然消失讓許多人感到意外。本文將結合全網近10天的熱門話題和熱點內容,對這一事件進行結構化分析。
一、樂視手機下架事件時間線

| 時間 | 事件 | 平台 |
|---|---|---|
| 2023年10月5日 | 京東、天貓等平台樂視手機官方旗艦店商品全部下架 | 京東、天貓 |
| 2023年10月7日 | 樂視商城官網手機品類顯示“暫無商品” | 樂視官網 |
| 2023年10月9日 | 部分自媒體爆料樂視手機團隊已解散 | 社交媒體 |
| 2023年10月12日 | 樂視官方微博回應稱“係正常業務調整” | 微博 |
二、全網輿論熱度分析
| 平台 | 相關話題量 | 熱度峰值 |
|---|---|---|
| 微博 | 3.2萬條 | 10月10日 |
| 抖音 | 1.5萬條視頻 | 10月8日 |
| 百度指數 | 單日最高搜索量8,756 | 10月9日 |
| 知乎 | 相關問題127個 | 持續熱議 |
三、可能原因分析
1.資金鍊問題持續發酵:自2016年樂視危機爆發以來,手機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。據公開財報顯示,樂視手機2022年出貨量不足10萬台,市場份額可以忽略不計。
2.供應鏈斷裂:多位業內人士透露,樂視手機長期拖欠供應商貨款,導致關鍵零部件供應不足。某屏幕供應商表示:“已經兩年沒有收到完整貨款”。
3.市場競爭激烈:當前手機市場已被華為、小米、OPPO、vivo等品牌牢牢佔據,二線品牌生存空間極其有限。 2023年Q3數據顯示:
| 品牌 | 市場份額 | 同比變化 |
|---|---|---|
| 華為 | 19.2% | +3.1% |
| 小米 | 18.7% | +1.2% |
| 其他品牌 | 8.5% | -2.3% |
四、用戶關注焦點
通過對社交媒體留言的分析發現,網友最關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:
1. 已購手機售後服務如何保障?
2. 樂視生態其他產品(電視、會員等)是否受影響?
3. 是否會像酷派那樣徹底退出市場?
對此,樂視客服官方回應稱:“現有產品售後服務不受影響,將由第三方合作機構繼續提供支持”。但關於手機業務是否會重啟,官方未給出明確答复。
五、行業專家觀點
通信行業分析師張偉表示:“樂視手機的退出是市場自然淘汰的結果。在研發投入不足、供應鏈管理混亂的情況下,很難在當今高度成熟的手機市場生存。”
科技自媒體“數碼觀察”則指出:“這標誌著互聯網品牌做手機的時代徹底終結。當年樂視以‘生態化反’為賣點,如今看來硬件終究要靠產品說話。”
六、歷史回顧:樂視手機興衰錄
| 時間 | 事件 | 意義 |
|---|---|---|
| 2015年4月 | 發布首款樂視手機 | 開啟生態補貼硬件模式 |
| 2016年 | 年銷量突破2000萬台 | 達到歷史巔峰 |
| 2017年 | 資金鍊危機爆發 | 開始快速下滑 |
| 2020年 | 嘗試5G手機回歸 | 市場反響平平 |
結語
樂視手機的下架,某種程度上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。從曾經“為夢想窒息”的豪言壯語,到如今悄然離場,這個案例給科技行業帶來的啟示或許比產品本身更值得深思。在硬件創新日益艱難的今天,如何在保證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實現商業成功,仍是所有手機廠商需要面對的課題。
查看詳情
查看詳情